
編者按:本文聚焦河冶科技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系統性探索,展現其作為重點用能單位在節能降碳中的責任擔當與創新實踐。通過技術革新、管理優化與機制重構,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與可持續發展的雙向奔赴,彰顯了數智賦能下制造業綠色轉型的現實路徑與未來方向。
作為全國萬家重點用能單位之一,河冶科技始終將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理念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,以能源管理體系為指引,依法合規推進能源管理與節能工作,在降本增效與綠色轉型的道路上穩步前行
多措并舉,推進節能降本。圍繞“十四五”節能目標,河冶科技從技術、設備和管理三個層面全面發力。在技術上,積極引入新工藝、新技術,挖掘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潛力;在設備上,推動老舊設備更新,優先選用高效能設備,提升運行效率;在管理上,制定了20多項具體措施,并在煉鋼、鍛造等關鍵產線推動日常對標,持續優化能耗表現。目前,河冶科技已在降低能耗成本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。

優化機制,提升管理效能。2025年初,河冶科技完成組織架構調整,將設備維護人員分流至各分廠。借此機會,能源管理團隊主動尋求改進,推動專業融合,使生產活動與節能要求緊密結合。隨著新產線投產,河冶科技全面開展能源使用評估,識別關鍵變量,建立控制標準,強化全員的節能意識。同時,吸納設備主管和產線工程師加入能源管理團隊,利用實時數據精準發現用能異常,實現精細化管理。
創新模式,提高能源效率。面對產品結構變化帶來的用能新需求,河冶科技創新管控思路,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。河冶科技為典型產品制定單耗標準,探索分工序對標,精準分析用能變化;細化用電過程管理,優化主輔設備啟停方案,實施循環水按需供應、壓縮空氣聯鎖運行等改進措施;重點關注工業爐窯等耗能大戶,優化運行參數,降低燃氣消耗;在新改擴建和設備更新中,嚴格執行國家能效標準,優先選用高效設備;并持續推進節能、節水、減污、降碳的協同治理。
對標法規,明確方向。河冶科技始終以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為導向,確保能源管理工作合規推進。隨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》于2025年正式實施,綠色低碳轉型成為法定路徑。河冶科技已明確,在“十五五”期間將重點關注綠色電力的應用,優化能源結構。同時,為滿足最新的綠色工廠評價要求,河冶科技將著力提升綠色制造水平,加快節能降碳改進速度,確保各項指標達到行業領先,鞏固綠色競爭優勢。
未來,河冶科技將繼續夯實能源管理基礎,以更精細的舉措、更務實的行動,不斷挖掘節能潛力,提升降碳成效,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。
